

ICU,患者大都是生命垂危的患者,包括器官衰竭患者,嚴重感染患者,嚴重并發(fā)癥患者等,無一不是在生命線上掙扎。可以說,ICU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這里發(fā)生過許多在生死邊緣的故事,所以有很多人也把ICU 稱為鬼門關。但這里除了生與死,也發(fā)生過別的故事。
在醫(yī)院里,并不是每一個患者最后都能夠救回來,醫(yī)生不是神,也有許多無能為力的時候。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時候,有一位女性患者,四十多歲,就叫她劉婷(化名)吧,突發(fā)神志不清,兩個半小時后被救護車送到醫(yī)院,到醫(yī)院已經深昏迷,GCS評分只有3分,兩側瞳孔散大到7.0mm,對光反射消失,沒有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機維持通氣,結合病史考慮出血原因是腦動脈瘤破裂,病情極重,預后極差,只能靠藥物和機器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劉婷處于深昏迷,腦干反射消失,沒有自主呼吸,根據(jù)《中國成人腦死亡判定標準》劉婷已經腦死亡了。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患者情況也越來越差,除非有奇跡,否則根據(jù)現(xiàn)有的醫(yī)療水平,是改變不了最終結局的。
家屬悲痛萬分,剛開始很難接受,仍懷著一絲希望,多次找醫(yī)生了解病情,多方查閱資料,最后不得不接受了這個難以接受的現(xiàn)實。一段時間后,她們家人找到我們醫(yī)生咨詢器官捐獻的事情,希望在劉婷死亡后能夠捐獻她的器官,救助其他飽受病魔摧殘的人,讓逝者走的更加有意義。
我們聯(lián)系了浙江省紅十字會的專家和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確定劉婷符合腦死亡的臨床診斷標準,可以進行器官捐獻。最后在紅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劉婷的丈夫簽下了器官捐獻志愿書。劉婷的丈夫努力控制著悲痛情緒,他說以前看到媒體報道有器官捐獻的事跡,妻子曾經說過:“器官捐獻可以救治其他人,是好事。”
“劉婷如果知道也是會同意的,我們誰也接受不了這一現(xiàn)實,還在想著她能醒過來,既然她要走了,就把她有用的器官留下來給需要的人吧。”
懷著對生命的敬意,我們將劉婷推進了手術室,一場生命的接力正式開始!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網上顯示,從開始到今年五月底,實現(xiàn)器官捐獻的也只有23939例,但是目前一個人口大省就有5萬多人在做血透,可想而知全國有多少人等著器官捐獻。
工作之前我只在媒體上看過器官捐獻,似乎離我很遠,我甚至很陌生。當這件事就發(fā)生在你身邊,給你帶來的感動是不一樣的,讓我頗有感觸的還有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人們對逝者是懷著很大敬意的,在十幾年前和病人及家屬談到器官捐獻,大家是抗拒憤怒的,但是現(xiàn)在大家慢慢能接受這件事了。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們對這件事的固有觀念也在一步一步松動,所以越來越多的臟器捐獻成功了。工作至今,接觸過的器官捐獻案例也有許多,他們可能在生活中只是很普通的人,但是他們在生命的最終,選擇了一種幫助他人,改變他人人生的行為,使得自己變得偉大起來,死亡也得到了升華,使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重生。
花只能開放一次,但生命,卻可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xù)。生命如花,我們需要每個人,一起來傳遞愛與希望。

王澤眾
臺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護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