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護理的藝術是無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護士有不同的理解,她需要每個護士用敏感的心去感受。
人文護理的藝術又是有形的,她以各種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我們工作中,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問候無不滲透著人性的關愛,我們可愛的白衣天使們用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故事演繹人文護理的真諦。
ICU 給我的印象那便是神秘,帶著忐忑而又期待的心理進去我第二個輪轉(zhuǎn)科室。踏入科室,正是交接班,映入我眼前的便是著紫色護士服不停在我眼前穿梭的身影,病床上躺著插滿了各種各樣的管道的昏迷病人,旁邊還有各種儀器顯示著有些熟悉的數(shù)字。
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工作,看著忙碌的人群,感覺自己是多余的,還沒來得及消化這種挫敗感,護士長即安排了我的帶教老師——杜明娟老師,而我也就這樣開始了 ICU 的跟班之旅。
剛開始吸痰的時候,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病人的痰液分泌的這么快,一會兒功夫就要吸一次,當時想著危重病人,可能是正常現(xiàn)象。下午的時候,明娟老師問我,知道吸痰是怎么吸的嗎?我毫不猶豫地說,左右旋轉(zhuǎn),吸痰時間不超過 15s,心想著這種問題實在小兒科,老師接著說,你說的倒是很快很正確,但是我觀察你做的時候完全和你說的不一樣。吸痰應該是將吸痰管插進去至碰到阻力,在痰液地方稍加停留,然后兩指指腹輕輕捏住吸痰管再旋轉(zhuǎn),痰液會隨著負壓自己出來的,聽完之后感覺很是慚愧,但是也讓我深深體會到理論是操作的基礎,兩者相輔相成。
一次上夜班,新轉(zhuǎn)來一個患者,醫(yī)生說要留置胃管,明娟老師就和我說今天你來留置,當時懵掉了,隨后既緊張又很興奮,迅速地準備了所需物品,幫患者測量了從發(fā)際到劍突的長度,等到插的時候卻無從下手了,沒有勇氣往下插,我求助地看著明娟老師,老師說沒事的,插啊,我還是很慌亂,明娟老師幫忙固定好病人,但是病人很煩躁,醫(yī)生說先給他注射丙泊酚,在注射的時候我托起病人的頭部往胸部靠,竟然很順利的進去了,也聽到了氣過水聲及回抽到的胃液,當時很興奮,雖然不是獨自完成的,但是為自己的進步很是驕傲。
通過三個月時間的學習,掌握了常用搶救儀器的使用以及報警的處理,掌握了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熟練地進行基本的護理操作,從第一次緊張無措的進行血氣采集到現(xiàn)在能夠很熟悉地找到注射點,進針角度,從第一次對各種儀器數(shù)值的迷茫到現(xiàn)在能夠正確了解各數(shù)值的參考范圍,從第一次對心電監(jiān)護各線路的凌亂到現(xiàn)在也能很熟練地連接到病人的身上,從第一次來新病人后的不知所措到現(xiàn)在能與老師一起合作搶救生命,三個月時間不僅僅學到操作,理論,更讓我快速成長,融入臨床氛圍。
時間雖短,收獲的卻是許多許多,很感謝明娟老師對我的教導,糾正我的錯誤,繼續(xù)前行,我會更加努力學好每一件事,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