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m番号,musctonk的漫画|mv欧美_MV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历史

>>科普教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科普教育

抽血,對身體有影響嗎?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7年08月16日 來源:

抽血,對身體有影響嗎?

 
點擊上方
"臺州微健康"
關注我們!

每次給患者抽血化驗時,他們都會問:“護士,抽這么多血,要怎么才能補回來啊?吃什么能補血啊?血抽多了會不會頭暈,對身體有什么壞處啊……”

  更有些人可謂“惜血如金”,堅持抽血對身體健康不利,不停地要求醫(yī)務人員少抽點血,甚至拒絕抽血。

  那么,抽血化驗真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排除血液再生障礙的特殊情況后,回答是否定的。

  其實,化驗抽去的血量對機體是微不足道的。一次化驗所需的血量一般都不超過5ml,住院患者全套血化驗大概需要20ml左右,只占身體的小部分。

  一個健康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10%,比如一個5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ml。平時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里循環(huán)流動著,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等臟器內,一旦失血或劇烈運動時,這些血液就會釋放出來補充循環(huán)血液,以維持機體的需要。所以,即使在一個月內進行多次抽血化驗,也不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

  而且,人體的血液是在不斷新陳代謝的,每時每刻都有許多血細胞衰老、死亡,同時又有大量新細胞生成,以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因此,暫時少量失去血液對健康無礙。

  再說說獻血,一個人一次獻血200~400ml只占總血量的5%~10%,獻血后儲存的血液馬上會補充上來,不會減少循環(huán)血容量。獻血后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1~2個小時就會補上;血漿蛋白質,由肝臟合成,一兩天內就能得到補充;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也很快就能恢復到原來水平。

  那么,抽血后吃點什么呢?

  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質、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等。

含有優(yōu)質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有:奶類、瘦肉、蛋類、豆制品等。

含有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海蜇、蝦、芝麻、海帶、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棗、桂園等。

含有葉酸較多的食物有:豬肝、腎、牛肉等。

含有維生素B12 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豬或羊腎、腐乳等。

  一般來說,抽血的量極少,不會對身體健康有什么影響,只要吃得科學合理、有營養(yǎng)價值、可口、舒服、適量,就能在短時間里,恢復失去的那部分血液。

  如果出現(xiàn)頭昏、頭暈、乏力等其他不適癥狀,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同時考慮這些癥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可能,應及時查找原因,積極治療。